先來看看澳洲歷史,1952年,當戰(zhàn)后移民計劃剛剛開始把澳洲從一個以英國-愛爾蘭后裔為主的國度,轉變成一個多元文化國家的時候,當時的報紙顯示52%的澳洲人希望削減移民配額,僅43%的人希望維持或者增加當時的配額。那么當時的總理孟齊斯(Robert Menzies)有沒有滿足這些反移民者愿望呢?當然沒有。孟齊斯繼續(xù)推行移民計劃,而澳洲人慢慢地也都習慣有新移民到來了。到1959年再做民調時,支持移民的人已經比反對的人要多,為59%比34%;到1969年,是64%比26%。
為什么孟齊斯沒有向最初的民調妥協(xié)呢?是因為當時的反對黨工黨也支持移民計劃。摩根回憶道:“我父親總是把民調結果分別寄一份給孟齊斯和卡爾維爾(Arthur Calwell,當時的工黨副領袖)。他們在移民問題上觀點一致,所以也不曾起過任何政治爭端。”
讓我們快進到2010年。摩根最新完成的民調顯示,58%的澳洲人認可維持或增加當前的官方移民配額,僅40%希望削減配額。但兩黨領導人在這一問題上反倒向后縮了,一心只想討好少數的反對者。為什么呢?因為現(xiàn)在的反對黨領導人艾伯特在幾次三番表達過對高配額移民的支持后,突然轉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彎,調轉槍口炮轟起本黨的老政策來。
不錯,要問當前的高配額移民政策是誰的杰作,答案當屬霍華德政府?;羧A德政府看到了澳洲對更多技術勞動力的需求,而吸引海外人才移民澳洲遠比培養(yǎng)出足夠滿足需求的本地人才要便宜得多。所以霍華德政府動手實行了三項深入改革。
第一,在起初先削減官方移民項目后,霍華德政府在十年間將移民配額從67,100個穩(wěn)步提升到158,630個。
第二,在2001年,霍華德政府完成了一項重大政策改革:有技能的外國留學生只要能在畢業(yè)后找到工作,就能拿到澳洲的永久居留簽證。
第三,霍華德政府創(chuàng)建了457簽證類別,允許技能短缺嚴重的企業(yè)從海外招募人才。這都是些相當明智的政策,也贏得了廣泛的支持。唯一存有爭議的是457簽證常被無良雇主用作剝削海外勞工的工具。
然而眼下,一場移民危機在形成。某些不實報道說凈海外移民人口(包含臨時海外勞工、留學生、永久性移民、紐西蘭人和從海外返鄉(xiāng)的澳洲人)在截至2009年3月的一年里猛增至30.6萬人,其實這項數據完全是被假留學生、持457簽證的臨時外勞、3萬名返鄉(xiāng)的海外澳洲人以及火到爆的勞動力市場給“撐”大的。
可也是從那時候開始,現(xiàn)任的移民部長伊萬斯 (Chris Evans)倒變成了“簽證詐騙終結者”。2010年到目前為止,澳洲凈移民人口已經銳減了31%,由此可以證明,移民項目從來就不曾失控。倒是艾伯特,他把反對黨等同于鉆執(zhí)政黨政策空子的機會主義者真是大錯特錯。
據澳大利亞留學網介紹:實行積極的移民政策是澳洲最偉大的成就之一,也是兩黨共同的偉大成就。但現(xiàn)在的移民爭論反映出,當前的朝野領導人在澳洲需要一個兩黨一致認可政策的時候,根本不具備制訂出這等政策的能力。這是兩黨領導能力的失敗。既然姬拉蒂和艾伯特拿不出比霍華德更好的主意,為什么不干脆讓移民政策保持霍華德時代的樣子呢?為什么要做出傷害國家經濟,特別是國際教育業(yè)和旅游業(yè)的損人不利己的雙輸局面的傻事呢?
澳洲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,人口中除40萬的原住民外,其他二千多萬人都是近百余年來的新移民。原住民不事農業(yè),更無工業(yè),所以澳洲有今日的發(fā)展結果,都是靠移民的開發(fā)和建設,先是早期西歐移民,二次大戰(zhàn)后接受東、南歐移民,中東戰(zhàn)爭后,有了黎巴嫩、伊拉克等穆斯林移民,接著是東南亞越棉寮移民、香港、臺灣移民、而近年的移民則以大陸人為主,整個澳洲百年發(fā)展史就等于一部移民史。澳洲經濟發(fā)展也必須靠移民不斷的投入,這是大家都不得不接受的事實?;羧A德骨子里也許是種族主義者,是最反對移民的,但也是在他手頭上,率先放松開放各種移民條件的,1990年的移民配額是8萬人,2008年30萬人,工黨發(fā)現(xiàn)移民人數多了,所以開始縮減移民政策,上個財政年度降到23萬人,如果政策還是不放松的話,這個財政年度會剩17.5萬人,2011-12甚至會跌到14.5萬,所以艾伯特說他的移民人數總量目標是每年17萬人,那就必得再放松,才能達到這個目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