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網(wǎng)報道 我意識到,對于留美(微博)的中國學生來說,還有比語言更嚴重的障礙。我參加與中國有關的討論,希望能換個視角,對我的祖國有一種更全面的認識。但是,我經(jīng)常本能地想要維護中國,美國的許多中國學生都有這種感覺。
中國學生習慣于比較封閉和具有民族主義特色的社會準則,而美國的政治言論(以及美國對中國的批評)可能會與這種準則發(fā)生沖突。他們渴望分享美國的繁榮,崇尚美國公平的社會價值觀,但又因為想維護祖國而感到為難。之所以產(chǎn)生這種心理,既是國內(nèi)的民族主義氛圍造成的,也是因為美國人有時以一種高人一等甚至充滿敵意的口氣談論中國。消除這些情緒和采取比較公正的視角可能比背熟GRE詞匯要難得多。
在美國的學校里,中國學生往往會躲避政治辯論。在抵達美國之前,他們過著單調(diào)的生活,很少過問政治。然而,隨著美國人的注意力轉(zhuǎn)向中國,中國學生經(jīng)常在兩個相互敵對的意識形態(tài)陣營之間左右為難。盡管外人可能會誤以為他們在政治問題上三緘其口是因為漠不關心,但實情并非如此。
“中國的環(huán)保困境”、“媒體持續(xù)關注中國的動蕩地區(qū)”、 “軍事震懾的背后:更強有力的中國”……有關中國的頭條新聞既讓我感覺得到解放,又讓我不安。
終于能了解這些敏感的國內(nèi)問題的內(nèi)幕,確實讓人如釋重負,但我很難把西方媒體口中的中國與我所知道的中國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盡管許多中國學生來到美國是為了吸收一個暢所欲言的社會的理念,但當討論的話題是中國時,這種廣受推崇的品質(zhì)就讓人傷腦筋了。要想平息這些批評意見,他們首先要學著求得自己內(nèi)心的安寧。
喬伊·莊是錫拉丘茲大學國際關系專業(yè)的研究生,目前在美國企業(yè)研究所實習。她的博客名為“我在美國學習非政府組織管理”。她堅決支持暢所欲言和言論自由,但美國人有關中國話題的討論有時會讓她失去耐心。她說:“一方面(美國)贊揚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(fā)揮的作用,另一方面,美國又告訴本國民眾,中國在清潔能源和技術(shù)方面投入甚多,認為美國應該采取更多的舉措,以免落后于中國。(按照中國的社會準則,)他們對朋友是不會說這種話的……這很傷感情。”
在約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就讀的勞倫斯·郭極力不把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批評視作對個人的攻擊。他說:“美國不光在批評中國,也隨時在展開自我批評。” 在約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學的課程中,人們提到中國時往往是講到該國的經(jīng)濟奇跡,這使他的同學們感到無比羨慕。郭微笑著回憶說:“這讓我感到,做個中國人值得自豪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