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8月3日電 據(jù)美國《星島日報》報道,美國由一位華裔學者撰寫的分析報告發(fā)現(xiàn),年輕人在此輪經(jīng)濟衰退期間搬回家與父母同住的現(xiàn)象非常普遍,其中與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亞裔年輕人的增幅最大,超過50%。
報道援引《今日美國報》消息指出,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家錢振超(Zhenchao Qian,音譯)在名為“US2010 Project”的報告中分析了美國社會的改變。作者分析了人口普查數(shù)據(jù)后發(fā)現(xiàn),在2007至2009年經(jīng)濟衰退期間,年齡介乎20歲至34歲之間的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比例,從1980年時的17%增至24%,其中25歲以下成年人這一比例最高,從32%升至43%。
雖然與父母同住年輕人的比例全面上升,但升幅因族裔、教育程度、性別及地域不同而異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稱,報告顯示,在全美100個大都會地區(qū),康州橋港(Bridgeport)、檀香山、德州麥卡倫(McAllen)和佛州邁阿密,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比例全美最高,這些城市年齡介乎25至29歲的年輕人中,34%與父母同住。與此同時,在紐約和洛杉磯等高消費地區(qū),由于同住可以節(jié)省金錢,該比例也處于30%及28%的高位。報告指出,較多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大都會,通常也是失業(yè)率高企的地區(qū)。愛荷華州的得梅因和愛達荷的博伊斯(Boise),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比率最低,不足10%。
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這種現(xiàn)象除了與年輕人的失業(yè)率和收入較低有關(guān)外,似乎也與他們的婚姻狀況有關(guān)。例如,橋港25歲至29歲年輕人的結(jié)婚率處于29%的相對較低的比率,失業(yè)率為8%,而得梅因地區(qū)同一群體的結(jié)婚比率為53%,失業(yè)率僅為3%。
錢振超在公布這一報告時指出,年輕人受此輪經(jīng)濟衰退打擊最大的原因是,他們經(jīng)常是最遲受雇但最早被解雇的一群。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與父母同住的可能性與種族和族裔有關(guān)。在1980至2009年間,年輕亞裔與父母同住的比例從17%增至27%,增幅超過50%。報告將這歸因于亞裔較遲結(jié)婚,且通常居住在高消費地區(qū)。衰退期間其它族裔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比例,非裔為27%,印第安人為30%,拉丁裔與白人較低,分別24%及23%。在與父母同住的30至34歲年輕人中,有20%已經(jīng)離婚。
與此同時,教育程度與父母同住機會成反比,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比率為8%,本科學位年輕人的比例為17%,而高中或大專程度的比例分別為29%及27%。但有趣的是,教育程度低于高中的同住比率卻較低,只有22%。此外,與父母同住比例也存巨大的性別差異,男性為26%,而女性只有21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