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(wǎng)易教育訊 據(jù)青年導報網(wǎng)報道,海歸女孩劉俐俐參加電視招聘節(jié)目《非你莫屬》,與主持人張紹剛針鋒相對,上演互掐橋段,引發(fā)大量網(wǎng)友討論爭議。有少部分網(wǎng)友認為劉小姐傲慢,但是,大多數(shù)人認為張紹剛沒有風度,而且,許多評委在他的影響下,集體鄙視海歸女。
為了給出比較客觀的判斷,我連續(xù)把錄像看了數(shù)遍。得出的結(jié)論是:張紹剛仗勢欺人,傲慢無恥。大多數(shù)評委,表現(xiàn)比張紹剛更加沒有風度。整個過程,充滿對一個海歸女的鄙視、傲慢和偏見。不少人微博聲援劉俐俐,@徐小平 認為主持人使節(jié)目蒙羞應下課,并愿為劉俐俐找工作。@李開復 稱無管理經(jīng)驗的主持人不應做面試官。我完全同意徐小平和李開復的觀點。
劉莉莉和張紹剛的觸發(fā)點
劉莉莉一上場,確實表現(xiàn)得過度自信,也有點做作。但是,她開場白也承認,自己非常直接,有點非達到目的不罷休的性格。
一上場,就混用了中英兩國文字。說她自己喜歡莎士比亞的一種寫作文風,在中學時,還扮演了莎戲里面的一個角色。
因為一開始就帶了點‘外國’、‘英文’的東西,主持人張紹剛和他那些評委,已經(jīng)開始對劉莉莉產(chǎn)生了莫名其妙的鄙視了。他們內(nèi)心應該是這這么想的:‘我們這里是偉大的中國,你一個不倫不類的海帶小妞,敢在我們目前擺弄這些神木莎士比亞啊、英語啊的?’
第一個問題出現(xiàn)了。劉莉莉說,‘我中學是在新西蘭的一個國立中學上的。讀完中學,就回來自考大學,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學英語。’
她話還沒有說完,一位評委非常鄙視的說,‘你干嗎不在國外讀大學?非要跑回來?’
劉莉莉回答,‘那次,我回來,一下飛機,就發(fā)現(xiàn)中國的變化太大了。所以,我想回來,而且在國外讀書的費用太高?!?/p>
張紹剛聽到她說‘中國’兩個字以后,對她的態(tài)度冷到了冰點。對劉莉莉說,‘停一下,我怎么覺得你很冷,很恐怖???’
劉莉莉針鋒相對:難道我必須說祖國嗎?我認為上這個節(jié)目,必須正規(guī)點,所以我說‘中國’,不是說‘祖國’。
張紹剛說:你可以不用說‘祖國’,你可以說‘這里’??!
劉莉莉的眼睛轉(zhuǎn)了一下,覺得張紹剛為什么會這樣,為了她說‘中國’兩個字,而如此之不高興。
張紹剛和評委們對劉莉莉開始全面失態(tài)
接下來,張紹剛開始對劉莉莉進行各種鄙視和抨擊。
他問:你為什么要回來考大學?你在新西蘭用英語讀書,還回來學英語專業(yè)?
劉莉莉:難道我們是中國人,就不學中文了嗎?
劉莉莉的回答,是正確的。但是,在那些評委和張紹剛面前,這是一個‘大逆不道’的回答。
因此,張紹剛開始把他對劉莉莉的全部憤怒,情不自禁的發(fā)泄出來。
張說,‘我從來沒有過這么徹底的否定一位參賽者。你為什麼總是充滿憤怒和恨呢?’
劉莉莉張開嘴大笑。結(jié)果,張紹剛,更加感到不舒服。他說,‘你笑的很不自然。’下面的一位評委說,‘你一直充滿憤怒和恨,然后突然來一個大笑,那位老板見到你都會怕?!?/p>
另一位評委問:‘你想找什么樣的工作?’
劉莉莉回答,‘我想找工作,不達到我要的條件不要。我每月必須1萬元才要。’
有一位評委說,‘你說你現(xiàn)在的工資5千,我相信這是真的。你說你在華爾街當實習員,每月2萬,真的嗎?怎么計算?’
劉莉莉說,‘底薪600,獎金是1000,還有提成。兩萬不算高?!?/p>
那位評委說,‘我在美國有工作經(jīng)驗,就算是正式員工,2萬已經(jīng)很高了,見習員,不可能!’
其實,那位評委并不懂美國。在美國,每月2萬人民幣怎么會是很高呢?當然,每月兩萬對一位實習生來說,是很不錯的,但絕非不可能。
幾位評委,加上張本人,對劉莉莉說的一切,不是直接否定,就是非常粗魯?shù)倪M行懷疑。在國外的工作面試,考官是絕對不會這樣隨便懷疑和否定考試人員提出的書面信息的??脊倬退銘岩少Y料的真實性,也不會如此粗魯,而會通過間接的途徑,找到其他更可靠的資料來證明對與錯。
滅燈
滅燈前,本來張還是想再問一個問題的。可是,問題到了嘴邊,他嘆了氣,無奈的說,‘還是先看燈的情況再說吧?!?/p>
張的這一個小動作,完全失去了主持人應有的公正和風度,失去一個做人最基本的道德。他明顯的在暗示按燈的人,‘我非常不喜歡這個不中不洋、毫不順從的小妞。’
結(jié)果,除了一把燈,所有的燈都滅了。但是,明白人都知道是主持人搞的鬼。最后沒有滅掉燈的評委,本來想說點人話,‘我想看看是不是因為中外文化的差別,才把燈留下來?!?/p>
最后,這位老兄還是必須和其他人同流合污?;蛘?,在他們這些‘大爺們’的眼里,劉莉莉早就是國人的異類了。
結(jié)束語
劉莉莉和張紹剛掐架,透視出主持人和評委的傲慢與偏見。
一位留學生回國,說了一下‘中國’,而不是‘祖國’或者‘這里’,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
在國外讀過中學,回國因為數(shù)學比不過同年人,選擇學習英語專業(yè), 是揚長避短,也是無可厚非的。
找工作的人,有點個性,有點幽默,有點牛勁,在國外,并不奇怪。在這些評委和主持人面前,本來也應該被接受。就算不被接受,也不應該如此針鋒相對,毫不留情的對應聘者進行人生攻擊,達到近乎侮辱的程度。
評委的行為,非常明顯偏向主持人,完全缺乏應有的公平和公正。
網(wǎng)絡的評論雖然大多數(shù)人批評張紹剛和評委,但是,這些人的行為恐怕不是偶然的。他們瞧不起海歸、海帶,瞧不起外來找工作的人,充滿了恐怖的偏見和傲慢。這對回國找工作的留學生來說,必須引以為戒,必須入鄉(xiāng)隨俗,不要天真的認為國外的幽默和自信可以隨便引進回國。
看來,《非你莫屬》也是奴性他人的一種工具,是醬缸文化的直接傳播者。
(本文來源:網(wǎng)易教育頻道綜合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