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1月29日電 《日本新華僑報》日前發(fā)表署名評論文章稱,海外中國留學生中“孤獨癥”在不斷擴散。這種“孤獨”,緣于年輕人的“離群索居”,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心理上的孤獨,非常不利于年輕人個人的健康發(fā)展,而且甚至會影響到年輕人整體的社會狀態(tài)。文章呼吁留學生走出蝸居,勇敢接觸社會。只有在尚未真正走上社會、步入工作崗位時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,學會適應環(huán)境,才能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,成為善于學習、善于發(fā)展的新社會人。
文章摘編如下:
在中國大學生群體中,“孤獨癥” 正像流行病一樣蔓延。《中國青年報》上曾經(jīng)發(fā)表過一篇題為《群居孤獨癥困擾大學生》的報道,報道了在中國國內(nèi)大學中,同學們雖然生活在群體之中,但卻各自孤獨的現(xiàn)狀。類似的情況在海外留學生群體中同樣存在。海外中國留學生中的“孤獨癥”也在不斷擴散。這種“孤獨”,緣于年輕人的“離群索居”,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心理上的孤獨,非常不利于年輕人個人的健康發(fā)展,而且甚至會影響到年輕人整體的社會狀態(tài)。
可以用一個時下流行的網(wǎng)絡詞來形容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染上“孤獨癥”的留學生——宅人。這里所說的宅人,是指那種不喜歡外出、沒心思結交外面的朋友、喜歡把自己關在家里的一類人。一個在日中國留學生曾經(jīng)描述過這類同學——他們喜歡窩在家里,每天的生活基本限于“上課、打工、回家”這個路線,學校里組織的活動,無論是中國留學生學友會的,還是日本同學社團的,基本都看不到他們的身影。如果不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,必須要外出打工的話,這些留學生可以整日不出門,甚至連學校都不去。在家里干什么呢?主要就是悶頭上網(wǎng)看中國的電視劇和綜藝節(jié)目,有點個人愛好的,就是上網(wǎng)打游戲,或者看看動漫。
這樣的人并不在少數(shù)。隨著中國人家庭富裕程度的增長,能夠為孩子提供所有在國外生活費的家庭也越來越多,一些留學生索性就躺在父母遠程準備好的溫床上度日。這樣的留學生一般有以下幾個特征。首先是語言不過關,就拿在日本的中國學生來說,這樣的留學生日語水平僅限于從語言學校畢業(yè)時的水平,應付日常生活交流尚可,但更深層的文化交流則比較有限;第二個特點就是這些學生的個人自立能力都不強,有父母在后面支撐,當初出國前抱定的“打造自己”的雄心壯志已經(jīng)消磨在個人蝸居里;第三個特征是他們都比較怵頭與外界交流,缺乏溝通能力;第四個特征就是雖然經(jīng)歷幾年的留學生活,但思維方式和辦事方式卻幾乎是原地踏步,沒有什么長進,無法融入自己所處的海外社會。據(jù)保守估計,在中國留學生中,這一類學生的范圍正在呈現(xiàn)出擴大的趨勢,目前已經(jīng)成為宅人的中國留學生恐怕已經(jīng)達到三成。
年輕一代的中國留學生多數(shù)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以后出生,在家中都被長輩們奉若皇帝,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受到過分的呵護,走出家庭、參與集體生活的能力比較差,面對復雜的社會,心理上缺乏基本的認識,初次步入社會,遭遇艱難之后便畏縮回家中;但是,出國留學后,父母和家庭只能從經(jīng)濟上支持孩子,卻無法給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安慰,不少留學生在初嘗留學生活的艱辛和打工艱難后,心理上不能獲得家庭的安慰,只有縮回到自己租的屋子里,整天與脫離現(xiàn)實的電視、電玩和動漫為伍,希冀從中找到心理安慰。殊不知,這樣一來,卻使原本心理脆弱的留學生更加失去了在風浪中鍛煉的機會,心理素質(zhì)的提高也就更加無從談起。
這一現(xiàn)象發(fā)生在當今這個社會交往頻繁的社會,發(fā)生在大量前往海外吸納先進文化和社會意識的中國留學生群體中,應該說是中國年輕一代的悲劇。作為年輕人,就應該擁有年輕人應有的朝氣和上進心,遇到困難更應該有股子倔強的心理——不拼過去決不罷休。留學生應該走出蝸居,勇敢接觸社會。只有在尚未真正走上社會、步入工作崗位時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,學會適應環(huán)境,才能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,成為善于學習、善于發(fā)展的新社會人。(呂娟 作者系《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》理事長)
(本文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