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公干,我去了一趟德國,獲得了不少有趣的見聞,讓我記憶和感受最深的,是德國人的自律和不求報酬的贈予。
德國市場上銷售的各種手袋都是開口的,不帶拉鏈和鎖。在德國,很少有小偷會摸你的包和口袋,因此,廠家根本不需要生產(chǎn)帶拉鏈的包,否則就是畫蛇添足,浪費拉鏈和鎖具材料。
不僅包沒有人偷,隨意放在身邊的東西,即使無人看管也沒人去拿。接待我的施耐德先生給我舉了一個例子:在德國的路邊、商場門口、學(xué)校外,隨處可以看到隨意擺放的自行車,這些自行車都是不帶鎖的,旁邊也沒有專門的看管人員。但是,你盡可以放心,不會有人來偷你的車。
德國人要去某個地方辦事,如果騎自行車方便的話,他們就會選擇騎車去。施耐德告訴我,有一次,他的一位來德國留學(xué)的韓國朋友騎自行車去兌獎,兌完獎后心情愉悅,決定打車回家,將先前騎來的那輛自行車丟在兌獎處外。一周后,他再回到那個地方,發(fā)現(xiàn)他的自行車完好無損地放在那里,根本沒有人動。
如果你不想要自己的自行車了,可以在車上貼一個紙條,寫明:“我不需要這輛車了,如果你需要,可以拿走。”看到這張條,有需要的人才敢將它推走。
我還了解到,在德國的許多跳蚤市場,一天下來,經(jīng)常有一些攤主賣不掉手中的東西,一般情況下,他們都不會把商品帶回家,而是免費送給那些需要這些東西的人。
在德國的報紙上,常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啟事,說某某家有不需要的舊東西,有需要的人可以上門免費拿走。很多德國人甚至自己出錢登報發(fā)啟事。